2025年"3·15"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之反诈骗宣传教育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金融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诈骗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众多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已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样化手段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的宣传这些宣教活动不仅利用线上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广泛渠道发布图文、短视频等丰富内容,还结合线下展板等形式全方位普及金融知识,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特别是在今年,针对不法中介代理维权、AI新型技术诈骗等热点问题,银行业更是将之作为消保宣教的重点方向,加大了宣传力度。

稍早前,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发文指出,金融消费领域乱象的根源在于部分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不当利益。一方面,消费者应当加强金融消费知识学习,强化防骗意识,特别是对贷款、投资等金融产品的风险认知,防范各类金融消费陷阱。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根据中消协2月6日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金融消费乱象不止,违规荐股与隐性收费问题突出。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秩序。

具体来看,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违规荐股现象多发。部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通过虚假宣传、暗示或保证收益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服务费”,违规向消费者提供股票推荐服务。

二是隐性收费抬高贷款成本。一些消费金融机构以担保费、会员费、咨询费、服务费等名目收取隐性费用,实际贷款利率远超国家规定。

三是提前还款难和不合理收费。消费者向消费金融机构申请提前还款时遭遇推诿或收取不合理费用。

四是不正当催收行为屡禁不止。部分催收机构冒充执法人员,或通过骚扰通讯录亲友等手段进行“暴力”催收,对消费者名誉和精神造成损害。

“相关监管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办法规定,对违反规定的金融机构依法实施责令限期整改、责令暂停部分业务、限制股东权利等监管措施。”中消协强调。“如何在利用数据资源的同时,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与隐私不受侵犯,已跃升为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亟待各方共同努力的议题。”有华东区支付机构风控人士表示,很多机构在追求原始信息数据的过程中,有时被质疑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合规性风险也随之上升。

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产品和不断更新的诈骗手段,金融业的消费者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担忧从未消减。实际上,近年来,央行针对涉及“个人金融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已开出上百张行政处罚罚单,涉及银行、券商、支付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多类机构。

在实践层面,银行及金融科技集团正不断加强风控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应用。监管部门也频繁发布有关消费者保护及反诈宣传内容,积极指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理财防骗意识,切实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

首页    公司新闻    2025年"3·15"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之反诈骗宣传教育
创建时间:2025-03-16